孙家潭 | 庆堂吉金文字

作者:天津印社 来源:天津印社 时间:2020-04-20

近来,在微信群里见到有印人刻銅印,想起八十年代初我也刻过的几方銅印,回忆起一段往事。

孙家潭 | 庆堂吉金文字

上面这方“张”(朱文)字印,当时是给内蒙古的著名画家张俊德老师刻的,是以楷书体仿元押印风格,是一方红銅印。当时张俊德老师在内蒙古东胜群众艺术馆工作。此印收录在1996年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《孙家潭印存》。

孙家潭 | 庆堂吉金文字

第二方“大為”(朱文),是给著名画家刘大为老师刻的,是仿古玺印效果,此印还做了一个龜钮。刘老师,当时是在北京解放军艺术学院研究生毕业留校任教。此印收录2003年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发行《中国印章-孙家潭作品集》。

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还刻过几方銅印,有内蒙古日报社的美编闫文科老师和陶克陶(蒙古族)老师,还有察右前旗文化馆邢澤根馆长等。

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,曾工作在内蒙古察右前旗文化馆,那会爱写写画画刻印章,当时县文化馆馆长是邢澤根老师,他长我几岁,他是1968年内蒙古师范学院艺术系美术专业毕业后,分配到察右前旗文化馆。上面说到的几位老师都是他的同班同学,他们之间经常往来,都是画画的,所以我得以与他们相识,并有了为他们刻印的机会,各位老师也都与我交换了作品存念。

1987年我调回天津开发区管委会工作,当时在文教局,期间有机会到北京去拜访刘大为老师。记得上世纪末,由开发区领导支持,我与刘大为老师联络,促成了天津开发区与中国美协合作办学,在天津开发区涉外职专创建了“中国美协天津开发区培训中心”,在中心办学期间多次与刘大为老师接触。

刻銅印,白文省事,朱文则不然,刻掉的多,保留的少,费工。刻銅質印,红銅性软,感觉很“粘”,不好清理;黄铜则性脆,刻時能出声响,銅印要刻刻再磨磨,比较吃力,完全凭借腕力。

最近几年看到了印人刻銅印,多为鑿刻,各有绝技。因手里有以前收留的战汉时期的青铜带钩,加之近年又有拾遗添加,一时间刻了一组。带钩質青铜,相对质地较脆,可受刀,一个笔画反复数刀完成。

孙家潭 | 庆堂吉金文字

带钩印图片一组

孙家潭 | 庆堂吉金文字

孙家潭 | 庆堂吉金文字

印文:大吉

孙家潭 | 庆堂吉金文字

孙家潭 | 庆堂吉金文字

刻款:庚子三月吉日慶堂刊

孙家潭 | 庆堂吉金文字

孙家潭 | 庆堂吉金文字

印文:萬歲千秋大祚橆疆

孙家潭 | 庆堂吉金文字

孙家潭 | 庆堂吉金文字

孙家潭 | 庆堂吉金文字

刻款:慶堂刊 庚子三月

带钩印古已有之,与古为徒,而刻出味道来难。钩深致远,赤色古今,一刊、一乐、一开怀。观者正。

慶堂笔记~2020.4.9.



上一篇: 孙家潭 | 《明歙州如意池大砚》作“庆堂(吉祥隆盛)之宝”組銘 下一篇:孙家潭 | 庆堂吉金文字(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