丁 敬

作者:天津印社 来源:天津印社 时间:2019-05-01

从元代赵孟起到清初,在文人篆刻中,一直难以走出印面过分追求工艺化的阴影。这中间有个大问题,即当时用于篆刻的篆书字体,这一历史时期的篆书既无小篆的“婉而通”,也没有汉篆的方正均衡,也没有金文的古拙醇厚,而是一种带有强烈工艺色彩的“古文奇字”,直到浙派开山宗师丁敬的出现,这种情况才略略有所改观,尽管丁敬也没有完全破除印面工艺化的倾向,但终归用独特的刀法,给印坛吹入一股清爽的既“复汉印之古”,又“开元朱之新”的清新空气。

一、个人简介

丁敬,生于清圣祖康熙三十四年(1695),卒于高宗乾隆三十年(1765),生年七十一岁。字敬身,号砚林,又有钝丁、清梦生、梅农、丁居士、玩茶翁、龙泓山人、砚林外史、胜怠老人、孤云石叟、独游杖者等别号。据说他的生卒年岁还不确定,但上面所说的是大致较为公认的说法。丁敬是浙江杭州人。工书能诗,精于鉴赏,收藏颇丰。出身贫苦,但生性耿介。乾隆元年(1736)经过雍正皇帝十多年的励精图治,清政权已渐至政通人和佳境,于是开“博学鸿词”科,向民间搜求博学多才之人,丁敬在推举之列,但是丁敬不愿结束自己的平民生活,继续在江干市肆酿酒为生,始终以布衣自乐。


(丁敬和他的书法)

丁敬本是出生于贫困之家,但偏偏又性格倔强看不起权贵,于是一直依靠卖酒为生,商肆本身是大部分艺术家都不愿意从事的事情,但丁敬却以此为乐,更加丁敬极为清高,他不愿出售自己的书画篆刻作品,据志书记载,丁敬对于自己的篆刻书画作品到了“非性命之契,不能得其一字也。”丁敬好金石,又常探寻西湖群山、寺庙、塔幢、碑铭等石刻铭文,亲临摹拓,不惜重金购得铜石器铭和印谱珍本,精心研习,又不囿成规,因此技法大进。

大概在丁敬60岁左右,邻居家里失火,殃及丁敬家,丁敬家里收藏的书画等物品,尽数毁去,再加上父母及长子相继去世。于是,丁敬心情不好,常常借酒嘲骂权贵。于是,人缘越来越坏,自然贫困而又得不到接济,他所结交的也大都是如“扬州八怪”一样的落魄文人,比如汪士慎、高翔、金农等,丁敬于金石文字是真正达到了痴绝地地步,这也是他篆刻上取得卓绝成就的重要原因。他把所有的精力、物力、财力都投注到了金石篆刻与书画——也是他最热爱的事业中去了,直至终老,丁敬始终不改初衷,一生勤于创作,著有《武林金石录》、《龙泓山馆诗钞》、《砚林集拾遗》、《龙鸿山人印谱》等。

丁敬最重要的成就集中在篆刻艺术上,他的篆刻得力于各方面精湛的学识修养,成功地他自己创造性的艺术理念和别开生面的艺术实践,丁敬之后,浙江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篆刻家,他们均沿用丁敬所创的切刀刀法,代表人物为蒋仁、黄易、奚冈、陈豫锺、陈鸿寿、赵之琛、钱松等名家,世称“浙派”,此八人又合称“西泠八家”。丁敬做为领袖,与其后来者开创了浙派在印学史上的崇高地位,也使浙江一省成为篆刻重镇。杭州的西泠一脉即从此而来。

二、印学贡献

1、复古汉印印风,却又不泥于汉印。

丁敬有深厚的秦汉印基础。他也有大量的秦汉印式的创作,丁敬在他的“王德溥印”的边款上说:“秦印奇古,汉印尔雅,后人不能作,由其神流韵闲,不可捉摸也。”什么意思,秦汉印这么好,后人为啥不能刻出同样的作品呢,就是因为丢了神韵。而我们看到的丁敬作品,虽是仿汉印,神完韵足,均可称无上妙品。师古而不泥古,这是丁敬最大的特征。他一边学秦汉印,一边举一反三,一边神视汉印的本源,一边探索篆刻的新路,既坚定不移地师古,从前人处找到坚实的基础,又从气韵上寻找篆刻新的发展,寻找个性解放之路。他说:“古人篆刻思离群,舒卷浑同岭上云。看到六朝唐宋妙,何曾墨守汉家文。”他在秦汉印的标尺之外看到了六朝、唐宋印的高妙,这是丁敬本人敢于突破、能入古更能出古的艺术精神的体现,丁敬敢于“离群”,敢于跳出规矩的约束,走自己尊重传统更追求发展变化的艺术道路,为他开拓更加自由的艺术天地奠定了基础,简单地说,就是汉印的确好,但却不用墨守汉印,这种思想同时也奠定了他开宗立派的地位,从这种思想而出的是“有个性的汉印”的浙派印风。

2、辩证地认识《说文解字》。

《说文解字》是篆刻家们必遵的篆学经典,这是自打吾衍(吾衍的《三十五举》里说:“凡习篆,《说文》为根本,能通《说文》,则写不差……”)开始就定下来的不能打破的规矩,但丁敬不这样认为,他对《说文解字》的理解是:“《说文》篆刻自分驰,嵬琐纷纶眩所知。解得汉人成印处,当知吾语了无私。”《说文解字》是小篆字典,上面的字的写法就是正确的写法,因此很多人对不符合《说文解字》上的字写法的印章文字提出质疑,丁敬则认为汉印中有大量的不符号《说文解字》字法的写法。其实现在,我们已经知道,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字法体系,一个是小篆,一个是汉篆。从根本上说,《说文解字》是学术性质的,而篆刻是艺术性质的,两者本就是不同的。不能用《说文解字》约束篆刻的创作。

3、以刀立派,创立浙派。

切刀刀法创自明代的朱简,但到了丁敬这里,他也有自己独特的方法,他多以细碎短切,波磔前进,刀棱具见,圭角朗然的刀法为主的丁敬,使他的篆刻笔画出现不同的起伏,籍以增加笔画的笔意和气韵,同时也增加了印面冶铸和剥蚀的金石气息。其实,我们现在看丁敬的作品,也有大量的冲切结合的刀法,完全视需要交替使用,可以说,从丁敬起,篆刻刀法才真正走上为笔法、字法、印风服务的道路。

4、创造行的单刀边款开创者。

丁敬还有一个重大贡献,就是单刀刻款。印章的边款当然有更早的历史,六朝、唐、宋官印已经出现了印章边款,但最早的实用印章的边款基本无艺术性可言,文彭与何震的边款,则是基本上是把字写在印章侧面,然后依照写好的文字,双刀刻款(猛利的雪渔派创始人何震也单刀刻款,前面说的四凤派的高翔也单刀刻款,但都不及丁敬的技法成熟甚至成为风气),双刀刻款跟刻碑的方法几乎完全一样,但到了丁敬,采用的却是完全不书写,直接拿刀开刻,让石头旋转,结合不同的刀法,刻出结体古茂的边款,并且在边款中加入了随笔文字,这些都是从丁敬开始的。到了赵之谦、黄牧甫,篆刻边款成为篆刻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法,但源头,就在丁敬这里。

三、篆刻作品














不管是仿汉印,还是元朱文,不管是名章,还是词语印,多是匠心独运的经典印作。丁敬生前“无意自别于皖”(魏锡曾语),但他却被公认为“浙派之初祖”,这还有其他因素的缘故,他有独立的人格意识,高洁的人品,又兼通诸艺,学识广博,虽身侧佣贩,不仕科举,但却与扬州八怪等重要文人密切交游等,这无异都加大了他的社会影响。


下一篇:吴昌硕